金萱.翠玉

座落於桃園埔心的「農委會茶業改良場」,雖然數易其名,但從日治時代起的研究與開發工作,從未間斷。培育新種的工作,從1938年開始,戰後仍繼續下去,1981年4月10日,在數千個品種當中,由戰後台茶之父吳振鐸親自推出:台茶十二號──金萱,以及台茶十三號──翠玉。

金萱是以台農八號作母本,硬枝紅心做父本,人工雜交而成的第一子代。試驗代號為二○二七,也是茶改場成功育種的排列順序第十二號,北部茶區稱它為「十二號仔」,中部稱它「二七仔」。翠玉則是以硬枝紅心為母本,台農八十號為父本的第一子代,試驗代號二○二九,茶改場育種成功第十三號。北部稱它「十三號仔」,中部「二九仔」。自從烏龍在二百年前引進台灣之後,金萱、翠玉是首度在台推出的「外省第二代」,或者,換個更有前瞻性的說法,是「本省第一代」。

金萱的單位面積採收量,比青心大冇和青心烏龍高20%至50%,萌芽整齊,樹勢旺盛,適機械採收;做成半發酵茶,滋味甘醇濃厚,具有特殊的品種香,有如桂花香、牛奶香,其中又以表現牛奶糖香者最為上品。目前金萱的種植面積僅次於青心烏龍,海拔1600公尺以下的茶區多有栽植,面積占全台第二。

翠玉的單位面積產量也比青心烏龍和大冇高出20%,做成半發酵茶,滋味更加甘醇;其品種香宛如茉莉和玉蘭,後者尤其明顯。目前翠玉多分布在坪林、宜蘭、台東和南投茶區。超過一千公尺的高山地區就少有人種,因為高山翠玉的嫩梗含水量較高,葉肉太厚,製茶的高級頻率偏低的緣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