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是雲又是泥─新竹縣

這裡,曾經是台灣外銷茶葉的重鎮,而今,除了僅餘的國寶級椪風茶區,其他茶種已所剩不多。

  「關西」在新竹,曾經是全台單一鄉鎮茶園面積最大的所在。歷史悠久、規模宏大的「台灣紅茶公司」就在那裡,如今停產了,只做些獨門的碎型綠茶,外銷日本作工業用茶粉罷了。當年堂堂三千多甲的茶園,早已「轉作」種了八家高爾夫球場,每家至少一百甲,另外再加上六福村,而「六福茶」便是目前關西茶僅存的碩果。茶園沒了,茶廠關了,甚至都還來不及寫入歷史課本。

  湖口茶名喚「長安」,是全台茶價的谷底。不論內外銷,一斤數十元,大家喝的罐頭茶、寶特瓶茶、泡沫茶,大約都是這一個等級的行情。類似情形在寶山也一樣,只不過該地早已改種「新竹科學園區」,園區裡單日股票漲個停板,就比得上繼續種茶五百年,難怪官方對茶業興趣缺缺,考慮連茶業改良場都廢掉。

  古早的外銷茶區向來以量取勝,一旦茶園被入侵,茶廠必然應聲而倒,政府也隨後鼓勵廢耕。看來台灣人喝進口茶,是指日可待的了。這種壓力甚至已滲入新竹僅剩的國寶級茶區。就是聞名古今中外的椪風茶,產於新竹的峨眉、北埔和苗栗的頭份、頭屋一帶。椪風一年只能採收夏茶一季,當年蒙英女皇厚愛,賜名「東方美人」;如今轉作内銷,行情依然居高不下,比賽入圍者,動輒五、六千元一斤,特等獎喊價則高達數萬。

  這當紅炸子雞的危機,並不在於市場的景氣與否,而在於年事已高,佝僂於烈日之下,採摘嫩芽的「東方美人」。六月芒種前後,到北埔、峨眉走一趟吧,記得要離開冷氣透涼的愛車,走進烈日之下,爬上一無遮蔭的茶園,去陪陪那些裹得密不透風的「東方美人」,她們任意集合三位,加起來總有兩百來歲。那小綠葉蟬肆虐過的茶芽,比針尖大不了多少,一芽一芽的摘,一天賺個千把塊。這艱苦的營生,除了任勞任怨,一輩子「拖老命」的客家歐巴桑,還有誰肯做。沒有了,除非,除非到東南亞去進口「外籍」美人。去娶回來當新娘吧,或許只有她們,才能延續這高貴如藝術珍品的椪風茶。

  即便如此,看官不妨再勞駕走多點路,看看峨眉湖邊,一望無際的禪寺和道場。看來這茶園真是薄命,先有球場、遊樂場,如今天上的神仙也都來踩一腳。台灣茶的本家之一,閩北武夷山,也是道家聖地,那裡的修道人以種茶鬥茶為樂;而在我們這裡,財大勢大的「宗教業」,歡喜把茶連根拔起,舖上強化水泥,做成停—車—場。

《台灣烏龍茶第一堂課》

《烏龍茶的世界》

陳煥堂老師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