烏龍茶的製作過程

步驟1-採摘茶菁

採取成熟度足夠的一心二葉對口茶芽。

好茶秘訣:適當的成熟葉,茶菁的內含物質材足夠,多樣的高香成分是烏龍茶潛力最豐沛的材料,不宜過分嫩採。

步驟2-萎凋

快速發散茶菁內的水分,這是半發酵茶製造的關鍵,過與不及都會影響後續製程。

1) 日光萎凋

將茶葉攤在陽光下晾曬,是較好的萎凋方式!

2) 熱風萎凋

應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萎凋方式,如下雨或陰天使用,但目前坪林及台東地區,均常態使用熱風萎凋。

好茶秘訣:除非不得已,攤在陽光自然的晾曬,使葉片水分自然「走水」,相較於熱風萎凋製出的茶葉,更能保有自然的香氣。

步驟3-靜置與攪拌

目的是要使藏於枝梗、葉脈和葉片間的水分,充分流動,均勻地發散。

好茶秘訣:靜置時間及攪拌程度依氣候狀況、茶菁含水量等油製茶師傅判斷,靜置時間及攪拌不足會造成茶湯色混濁不清,香氣淡薄,滋味苦澀。

步驟4-大浪與堆菁

最後一次的攪拌,稱為大浪,意在「保水」而非「走水」,讓茶芽保持一定含量水分以利發酵。大浪之後,讓茶菁堆積發熱,形成較溫暖更適於發酵作用的狀態,便是堆菁。讓茶菁充分地發酵四至八小時,逕至發酵時間的長短,必須具體掌握當時的天候狀況來判斷。

好茶秘訣:堆菁的時間不足就殺菁,茶菁發酵不足,茶湯變易青澀。

步驟5-殺菁

殺菁就是以高溫破壞酵素的作用,讓茶菁停止發酵,發散水分,並炒出茶香,是製茶過程中最重要的關鍵。

好茶秘訣:炒菁適度,才能讓低沸點的芳香物質在炒菁過程發散掉,去蕪存菁,留下真正的香氣。炒得不熟香氣便無法形成,苦澀味去不盡,茶湯混濁,成品也難以久存。

 

步驟6-揉捻、初乾、團揉

炒熟的葉稱炒菁葉,放到揉捻機裡揉捻,借助機器壓力,破壞茶芽葉細胞,以利後續後序做型工序進行。

好茶秘訣:茶葉的形狀也會影響茶湯的口味,通常條型茶口味較輕香高雅,球型或半球型茶香氣收斂,滋味較豐富。

步驟7-乾燥、烘存

這是製程毛茶的最後一道工序。要將茶葉中的水分減到5%以下。

好茶秘訣:條型包種茶要能輕易將枝梗折斷,而烏龍茶球則必須能以兩指搓成粉末,才算達到乾燥的程度。如乾燥程度不足,茶葉便不易保存。目前消費者經常買到的都是這個階段的毛茶,並未經過精製。

步驟8-撿枝、烘焙、拚配

這是茶行後段的精製工夫,好的烘焙可以改變茶的風味,如懂得拚配,可以創出獨門的口味!

好茶秘訣:撿枝的目的在除去枝梗老蒂、黃片及夾雜物,撿枝因為和空氣再度接觸,難免吸收空氣中的水分,必須再度進行覆火烘焙。

 

 

【引自陳煥堂,林世煜,2008,台灣茶第一堂課】

 

《台灣烏龍茶第一堂課》

《烏龍茶的世界》

陳煥堂老師著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