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鄉遍地-南投縣

南投十三個鄉鎮都產茶,南投市「青山茶」是名間松柏茶區的延伸,中寮、國姓則屬新興茶區,特色尚不明顯,埔里、魚池早年興盛的外銷紅茶,近已勢微…..

南投縣十三鄉鎮都產茶,草屯鎮較少,只在坪頂有些茶園,此外都各有特色。南投市的茶區,一邊是山一邊平地。山是八卦山脈的南端,海拔將近四百公尺,紅壤土,是名間松柏茶區的延長。原先雜作荔枝、鳳梨、芋仔、蕃薯,至八〇年代初期才逐漸開闢茶園。茶農只生產茶菁,交給松柏區的茶廠去做,到八〇年代末才漸自行設廠,以「青山茶」為名行銷。茶園面積目前只剩兩百公頃,種植金萱、翠玉、四季春、青心烏龍等品種。八卦台地地勢平坦,適合機採,茶園更新較快,但有過度施肥的現象,而且以量產為主力,單位售價不高。

近年來有轉作的現象,已流了三成的面積,改種新品種的鳳梨和嫩薑。事實上台灣市面的紅土嫩薑,大多為名间和南投所產。夏季茶屬留費時到該區走走,就會發現人都蹲到嫩薑園腔去了。

新興茶區的中寮、國姓

中寮一地,本來籍籍無名,九二一地震死傷無數,是災情最慘的地區。它的茶分布在兩處,其一位於二尖山,在集集大山北面,海拔六百到一千兩百公尺都有,是由原本的孟宗和桂竹轉作而成,有金萱、翠玉、四季春等品種,約一百公頃,以「二尖茶」之名行於市面。另一處低海拔茶園在挑米里附近,量小而依附在二尖名下。中寮算茶區,八〇年代後期才開始種植,香氣一般,滋味甘甜,苦澀度不高。做茶技術仍有加強餘地。

國姓鄉位於南投縣北面,由草屯往埔里的中潭公路半途。以柳丁、枇杷、檳榔著名。九二一時因為九份二山全垮,反而使國姓鄉成為新的觀景點了。國姓的茶園就分布在九份二山正對面,只隔一條小溪的北山坑。它不在斷層上方,地震時毫髮無損。此地之所以種茶,有個相當傳奇的掌故。

話說雲林縣古坑鄉桃源村,舊名半天寮地方,有位李海智先生,以兼營農商為生,經常奔走四方,見多識廣。他聽說謝東閔下令要禁止檳榔,處罰亂吐檳榔汁時,靈機一動,知道千載難逢的機會到了。檳榔之為台灣口香糖,早已根深柢固,不可能禁絕。於是他逆勢操作,到處標會借錢,再遍訪各檳榔園,要求承包。

種檳榔的農家正苦於生路即將斷絕,聽說有這麼一個「盤仔」,都暗自竊喜,紛紛求他承包久一點。他也毫不客氣,到處簽下長達十二年的合約。沒想到才第二年,就不出所料,禁令形同廢紙,檳榔照樣大賣,而他本錢已經回籠,往後的十年通通都是淨賺。也有人心裡不服,打算偷割他承包的檳榔。一般人採檳榔,並不像早年流行歌曲唱的那樣:「哥哥在樹上採檳榔,妹在樹下陪你採啊⋯⋯」那是騙城裡人的,其實都是「竹蒿ㄉㄠˋ菜刀」,站在樹下割取。偏偏李家的兒子生肖屬猴,最擅爬樹。他爬上每一棵檳榔,用鐵絲把整叢果實綁住,再怎麼割也掉不下來。

就這樣他家父子作了十年的無本生意,簡直賺翻了。有天李海智來到國姓鄉澀仔坑之處,看那裡十分順眼,居民卻無心耕種想要外移,他就傾全力買土地,一共收購了五、六十甲。

當地海拔一千到一千兩百公尺,種檳榔嫌太高,紅壤土上作物也長不好,冬季又有霜害,他於是決定種茶,選了青心烏龍、金萱、翠玉等等。另外還有他的茶園裡自然雜交的「綠觀音」,是李海智自己命的名。特色是早芽種,可惜味較苦澀仔坑的海拔雖高,但是山太淺,離中央山脈還有一段距離,高山特有的「寒氣」不明顯,但在市場上,還是以高山茶的名義販售。比較起來,李海智以一人之力造成一個新興茶區,才是此地的傳奇之處。除此之外,長流村一帶,舊名水波流,也有少量栽培。此地靠近埔里,早期也是紅茶產區,不過都只交茶菁到埔里或魚池的茶廠。

九二一之前的埔里真是人間仙境,說不出的山清水美、風調雨順。來自四方的文人雅士,富貴退隱的社會賢達,紛紛到埔里置產落戶。可惜地震之後,這個神話般的國度,近乎破滅。

埔里產甘蔗,因為沒有颱風,長得又挺又直,又脆又甜;埔里的水好,公賣局在那口湧泉的出口抽水釀製紹興;埔里的花比別處香,埔里的美女,自張美瑤以降,令全台的男子垂涎不已;此外,它的茭白筍、宣紙和蝴蝶也都聞名。而且也曾是台灣外銷紅茶──久享盛名的「日月紅茶」的重鎮。

可惜紅茶大都拔光了,著名的「東邦紅茶」公司已經停工。分布在大坪頂的茶園,都已改種烏龍,以機械採收作業,總共有數十甲地,可惜和其他茶區相較,名聲不如日本時代的紅茶那麼響亮。

魚池榔在埔里隔壁,名氣並不大,因為都被它境内的「日月潭」蓋住了。所謂日月紅茶,指的就是日月潭邊,魚池鄉所產的茶。日本時代在此地設立「紅茶試驗所」,因為根據地質和氣象調查,此地的風土,和印度阿薩姆相近,可見其重要性於一斑。如今試驗所改名為茶改場鱼池分場,場裡的官員仍然左右著比賽茶的品味。對烏龍茶的嫩芽化與綠茶化,應負大部分的責任。

紅茶需大量生產,在一定的經濟規模以上,才有存活的可能。當年的日月紅茶,品質相當好,是外銷創匯的重要作物。魚池的外銷紅茶曾一度蕭條,雖然目前仍有紅茶生產,著名的台灣農林公司和吉臣茶廠也還在,但比起前的風光,仍是大不如前了。不過在九二一之後,魚池鄉茶改場推出一款新品種紅茶「台茶十八號」,市場通稱為「紅玉」,製成「森林紅茶」、「澀水紅茶」兩種以產地為名的品牌紅茶,做為重建家鄉的商品,淡淡的薄荷香及肉桂香,相當受到市場歡迎,魚池鄉的紅茶產業似乎露出一線生機,但結果究竟如何,還需接受時間的考驗。

《台灣烏龍茶第一堂課》

《烏龍茶的世界》

陳煥堂老師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