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雄三民的茶區,一九九○年代才開始栽培,海拔雖高,但因緯度低,沒有明顯的高山氣質,但產期有早春晚冬的特色,足以填補市場空檔。
在曾文水庫附近,地跨嘉義縣阿里山鄉和高雄市三民段之處,有一個叫「茶山」的新茶區。大約十幾年前才有來自梅山、碧湖和甲仙附近的茶農入墾,種了一百五十甲地。茶園分布在海拔九百到一千兩百公尺左右的山坡上。那裡的地大都屬於國有財產局,或高雄市府所有的林地,原先都是杉木林。
選種的品系不出青心烏龍、金萱和四季春,雖然海拔高,但因緯度低、日照長、溫度高,所產製的茶無明顯的高山氣質,較接近中低海拔。但產期有早春晚冬的特色,可填補市場空隙,雖然名號不響亮,中、北部甚至看不到,但是茶農得以出手,應該不是問題。
此外,六龜也有茶,大約八〇年代就有早期從竹崎、梅山移入的茶農入墾,也曾因為早春晚冬,一年六收的氣候特性,而聞名於世。可惜因同樣的原因,使其品質無特出之處,在市面上也漸漸不了了之。順帶一提,屏東縣來義鄉山區,發現野生茶樹,大者有一人合抱那麽粗,引起學者和好奇的觀光客很大的興趣。不過證諸歷史,彷彿不是那麼回事。日本時代,日本人說來義有二寶:其一是紅豆。那紅豆煮熟之後,連殼都軟嫩好吃;其二是軍用茶,它更是傳奇。日本軍方為了提煉興奮劑,派遣戰鬥機從印度阿薩姆運回茶種,就種在來義地方,除了興奮劑之外,製作高級紅茶,供軍官享用。戰後茶園廢耕,殘留的茶樹野放,成了「栽培型」的野生茶,並不是如古籍裡說的,福爾摩沙高砂族飲用的野生茶。
《台灣烏龍茶第一堂課》
《烏龍茶的世界》
陳煥堂老師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