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同鄉近中央山脈,為石礫地質,產製的茶味濃、重水、耐泡,常有佳品。
冬山的武荖坑,以重火焙武夷茶,亦顯得醇厚成熟。老茶區品種多元,製茶亦有歷史,只是離坪林太近,產地茶多送至坪林銷售,自身名號反而不響。
OEM這三個英文字母,台灣的股票族無一不曉。大家談起幾家上市的晶圓代工廠,其股價漲落,和國際電腦行情息息相關。OEM廠之受制於人,打不出自己的品牌,在此地已是路人皆知。而所謂OEM也者,英文原文: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,是指以原廠的設備來製造,引伸為原廠委託代工生產的意思。
其實,宜蘭是老茶區了。靠山的礁溪、冬山、三星、大同等四鄉鎮都產茶。宜蘭縣茶商公會曾倡議通稱為「蘭陽茶」,但各鄉鎮早已有自己的名號,礁溪的是「五峰茶」、三星叫「上將茶」、冬山為「素馨茶」,而以大同鄉享譽最早,早期人稱「蕃仔山茶」,目前叫「玉蘭茶」。陸羽的《茶經》裡說:「茶生爛石者上」,大同鄉接近中央山脈,為石礫地質,產製的茶味濃、重水、耐泡,常有佳品。冬山的武荖坑,以重火焙武夷茶,亦顯得醇厚成熟。而老茶區品種較多元,舉凡青心烏龍、青心大有、竹葉烏龍、大葉烏龍和武夷等品種都有,當紅的金萱、翠玉、四季春,當然也都不缺。
茶園總面積約六百甲,多用機械採製。因為地形和天候的因素,春茶比前山的茶區提早,但是並不獨立成為一個有地域特徴的市場。究其原因,只能說因為北宜公路一線如帶,翻過山就到坪林。那裡是包種茶最大的集散地,商販和製茶所雲集,宜蘭人勤快,自產自運,包送到坪林。茶販省得多走一趟九轉十八彎,而宜蘭茶卻因此混在鼎鼎大名的坪林茶裡頭,再找不到自己的名號了。
就因為這層集散銷售的原因,宜蘭茶便沿著坪林市場的風氣,以條型的包種茶為主。而凍頂烏龍大行其道的時代,宜蘭茶也曾沿著著中橫支線送到梨山,再轉出中部市場,儼然又是烏龍的OEM產區。
有趣的是,宜蘭人做慣了條型茶,一旦改作烏龍,也不像台灣中部的產區那樣,把茶緊緊的揉成球型,求其外型的美觀。卻只稍加揉捻,成小蝌蚪的半球型狀。這種特殊的風氣,在充滿球型烏龍的市場上,很容易分辨出來。
在市場上打自己的品牌,需要長期的經營,還得配合相當的促銷技巧,是一種資金和技術都十分密集的行當。若是本小力薄,則生產利潤便不及銷售利潤許多。
尤其是優質產品,在產地只以平價售出,大盤商轉手之間,略加改頭換面,卻得以坐享厚利,而消費者不察,難免吃了暗虧。在茶業界典型的例子就是高山茶,像鼎鼎大名的梨山茶,或大禹嶺茶,茶園總面積才五十甲,能有多大的產量,誰能保證在鬧市的茶行,或觀光區的特產行裡,買的是不是「離山茶」呢。
其實,蘭陽的老茶區是有好茶,當地的風土與前山各異,芽葉尚嫩時就可採收,以重火烘焙,茶湯濃厚,收斂性強。以重發酵法製茶,假以時日未必不能創發其地域特性,打響自家的名號。
《台灣烏龍茶第一堂課》
《烏龍茶的世界》
陳煥堂老師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