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坪林,看蒼老佝僂的身影,伏在萎凋架上輕輕翻動
或在北埔,看烈日下古稀的婆婆,一心一意地採摘蟲蛀的細芽
或者在凍頂,看年輕的師傅,汗水淋漓地包揉做球。
有時不免覺得,我們何其有幸,生在這人間罕有的烏龍茶區,
在廣袤的「照葉樹林帶」,全球茶樹生長之地
我們得以享有半發酵技術所帶來,極致的香氣和滋味。
坪林的古風每一袋茶有每一袋茶的行情,那裡是內行人的樂園,如果你修練成「拿湯匙」的本事,歡迎光臨,定可賓主盡歡。
文山是古地名,文山包種茶遵古精製,外型古雅,風味古典,坪林街上的茶買賣,古風盎然。文山茶區,自古是台灣四大茶區之一,至今百年,依然生機旺盛,是一則活生生的傳奇。甚至它的名稱──包種──的由來,都敷上一層朦朧神秘的色彩。且讓我們舉幾個較為人知的例子。
包種為什麼是包種
早年包裝材料尚不發達,茶行用四方型的毛邊紙包茶,四兩重一包,蓋上店家的朱印。這種包裝方式,如今在古老茶庄還找得到。文山區的茶種,以青心烏龍最為普遍,當地的茶農稱它為「種仔」。用紙包裝種仔,或許就是「包種」的由來。這是的一說。
另一個說法,則把緣由推回閩粵,即中國半發酵茶的發源地。按當地茶區的習慣用語,半發酵茶通稱烏龍茶,這是以製法來取名,另外還再以品種的不同,來突顯個別特徵。甚至將茶樹養得十分巨大,以「單欉採製」來標榜個別品種,個別植栽的獨特風味。像閩北武夷山茶區著名的大紅袍、鐵羅漢、白雞冠、水金龜、和水仙等品種,以及閩南的鐵觀音、毛蟹、本山的黃棪。至於嶺南,則以大如屋宇的單欉水仙最為著名。除了這些個別打出名號的品種之外,其他雜色的茶種,都只簡稱「色種」,包括在台灣引領風騷的青心烏龍。這色種兩字,寫得潦草一些,就被誤認為「包種」,久而久之,錯的變成對的,而且被流傳下來了。
還有一說也很近似,至少也發源於閩北武夷山。話說武夷是道教聖地,山上的修道人和練氣士,閒坐無事,常以喝茶、鬥茶取樂。他們滿山遍野尋找特異的茶種,精心栽培製作。但因為少量多樣,到了要烘焙的時候,只能混做一爐。為了分辨起見,便將不同種的茶臊用不同的顏色的布包起來,同時放入焙籠裡。把不同種的茶臊分別包裝,便簡化成包種兩字。這三種說法都有趣,都有很古的歷史,你相信哪一個呢?
內行人的樂園
無論如何,還有一件事你的確可以相信,那就是坪林人做茶,非常「照起工」,非常按照古法絕不偷工。舉一個實例來說,在採製季節裡,隨便挑個午後大約三、四點的時分,到坪林拜訪,任意選個正在做茶的農舍,進去問一問。茶農會告訴你,炒鍋裡炒的茶,是昨天採的茶菁。請注意,是「昨天」的茶菁,經過充分萎凋、靜置,發酵程度足夠的茶菁。除了坪林之外,你到處去看,下午炒的茶,都是早上才摘的,即使外頭還在下雨,根本沒有機會進行日光萎凋,也沒有人理會。
這樣照起工的作法,台灣沒有了,只有安溪才看的到。坪林的老茶農,有很多曾於日本時代,在南港、屈尺的茶業傳習所受過訓。當時的傳習所,由安西禮聘茶師前來指導,為期兩年的受訓期間,學生還享有公費待遇,等於接受完整的制式職校教育。文山茶能夠歷久不衰,日本當局奠下的深厚技術和倫理基礎,實在功不可沒。當年的傳習所,逐年演變,成了今天茶業改良場,他們也徵募學瑜去受訓,為期「兩週」。唉,兩週能幹什麼,能教原本伶牙俐齒的人物,去開個茶藝館,賣弄一些生吞活剝的術語罷了。
話說回來,所謂的文山,包括當今的坪林、石碇、深坑、烏來、新店、雙溪、平溪等地,是台灣早期四大茶區之一。茶園散處在境內的山凹裡,茶做好之後,茶農擔著到坪林街上,賣給精製茶廠和大盤茶行。茶季正當熱絡的時候,坪林街上擠滿了全台各的的茶販,堪稱北台灣最大的茶葉集散中心。坪林茶市的主角,是向茶農購買毛茶的本的茶行。他們做買賣也有古風,一板一眼的試飲,一袋一袋按品質優劣議價。他們隨身帶著試茶的湯匙,在每個鑑定杯禮攪來攪去,茶農則神態緊張地跟在一旁,等候他們的品評。於是種茶的,便帶著又愛又恨的語氣,稱這些掌握生殺大權的茶行人物為「拿湯匙的」。
這種詳細品評,個別論價的古老習慣,全台也只剩坪林還保有了。其他的茶區,經常標榜產地的海拔與名氣,不論每季成色優劣,都堅持市場行情價;使得消費者付出同樣的代價,卻不保證拿到同樣的品質。坪林的古風不是這樣的。每一袋茶有一袋茶的行情,只要你內行,儘管評頭論足,說得有理的話,茶行會很大方地給你相當的議價空間。那裏是內行人的樂園,如果你修煉成「拿湯匙」的本事,歡迎光臨,定可賓主盡歡。
多珍貴茶種是一大特色
坪林有很多珍貴的茶種,除了常見的青心烏龍、青心大冇之外,還曾有武夷、奇蘭、大葉烏龍、水仙、佛手、早種、大慢種等等。多年下來,坪林人認定由青心烏龍做成的包種是最上品,稱之為「種仔旗」,講究的是它的品種香。逐漸地,其他品種都被淘汰,茶園朝向單一品種發展。
除了包種之外坪林以產白毫烏龍,用的是白毫特別顯露的「大慢種」。做出來的茶不叫椪風,而被稱為「白毛猴」或「紅茶」(此處紅茶不是真紅茶,因為它的茶湯顏色和包種茶相比,真的很像紅茶,所以坪林茶農習慣把白毫烏龍稱為紅茶);白毛猴雖是品種名,但有時也用來稱白毫烏龍茶。它的身價謙虛,不像北埔一帶,動輒上萬元一斤,坪林的白毫烏龍產量不小,靠的是便宜的老人工罷了。
全盛時期的坪林,有一千多甲的茶園。部分被劃入水源保護區之後,已有縮減。在休閒生活漸受重視以來,坪林有山有溪有茶,假日遊客不斷,本地的產能顯得供不應求。如果在坪林街上,除了包種茶,外來的凍頂茶、高山茶也都已擺上貨架。坪林的老太太們,依然圍坐在屋簷下,戴著老花眼鏡一片一片地揀枝,活生生像凍結在時光機器裡的古老景象,很確鑿地向過往的遊客,保證包種茶清香甘美的古風。但是在流行風尚所向披靡的後現代社會裡,那美好的往日,是不是如天之行健那般可靠呢?尤其雪隧通車後,往宜蘭觀光的過路客少了,但交通上讓專程前去買茶的人更方便了,這對坪林會帶來怎麼的影響及變化?且讓我們衷心的馨香祝禱吧。
台北縣──文山茶區
◎茶區簡史 舊名文山堡是台灣最古老的四大茶區之一,盛產條型包種茶,歷經百年外銷和內銷的變遷而不衰
◎茶區分布 坪林、石碇為主。新店、深坑、烏來、坪溪、雙溪亦有少量
◎地形地質 山坡地,海拔200-800公尺,礫質壤土
◎主要品種 青心烏龍、金萱、翠玉、青新大冇、武夷、奇蘭、大葉烏龍、水仙、佛手、早種、大慢種、白毛猴等
◎茶作管理 有朝向以青心烏龍為主的單一品種傾向
◎製程特徵 人工集約管理,手採或單人式機採
◎產期產季 採摘不分晴雨,熱風萎凋佔很大比率;是台灣最重要的條型茶產區,四月至十一月,年收四季
◎商品名稱 文山包種茶、白毫烏龍等
◎市場行情 按季節、品種、成品優劣定價,議價空間大。是全國唯一同一產區同一產季,差價十倍以上的茶區,為包種茶的集散重鎮
◎商品評介 按古法製茶,講究青心烏龍的品種香,稱之為「種仔期」。近年來為求外型條索緊結,亦有炒菁不足的跡象,以致較難保存,應提早引用。購買時已無菁味,花香宜人者為佳
◎交通狀況 茶山上無公共交通,需自行駕車,坪林食宿方便
◎農特產品 竹筍、溪產、柑橘
◎著名景點 坪林茶業博物館,烏來風景區,坪溪小火車及天燈
《台灣烏龍茶第一堂課》
《烏龍茶的世界》
陳煥堂老師著